免费一级a毛片夜夜看-免费亚洲网站-免费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亚洲视频-免费成人福利视频-免费成人av电影

  • 首頁
  • 動態(tài)
  • 創(chuàng)建
  • 風尚
  • 典型
  • 文化
  • 專題
  • 節(jié)日
專題活動

近代三位安次籍曲藝名人的傳奇故事

時間:2024-11-11 09:34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
  

       “清末、民國年間,安次籍三位曲藝界名人白云鵬、駱玉笙、王香桂的演唱技藝曾紅極一時,開創(chuàng)了國內(nèi)曲藝表演新紀元……”11月2日,廊坊歷史文化沙龍在廊坊市圖書館如期舉行。《廊坊安次志》主編劉化田講述了三位藝術家精彩紛呈又充滿挑戰(zhàn)的藝術人生。

       劉化田介紹,安次(東安)位于京津之間,歷史久遠,傳統(tǒng)曲藝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元史典》中就有境內(nèi)相關雜曲劇的記載。明清和“民國”年間,受京畿皇城文化的影響,域內(nèi)傳統(tǒng)曲藝得以傳承發(fā)展。安次區(qū)柴孫洼村的單琴大鼓(北京琴書的前身),高家圈村白云鵬創(chuàng)立的白派京韻大鼓,老堤頭村駱彩武養(yǎng)女駱玉笙創(chuàng)立的駱派京韻大鼓,以西張務村王福義家族為代表的王派西河大鼓演唱藝術,董常甫村董氏家族的竹板書……都曾在“民國”年間風靡一時。

       白云鵬:京韻大鼓白派創(chuàng)始人的傳奇人生

       白云鵬,1874年生于安次區(qū)高家圈村,中國京韻大鼓白派創(chuàng)始人。

       “白云鵬出身農(nóng)家,因水災,家庭生活艱難。8歲時母親去世,他與父親相依為命,后離鄉(xiāng)賣唱,得竹板曲藝名家陳師傅授藝,表演藝術得以提升。”劉化田說,白云鵬14歲拜木板大鼓藝人史振林為師,開啟正規(guī)民間曲藝生涯,后又拜王一魁學說評書、跟多位名家學唱岔曲兒和單弦牌子曲,刻苦鉆研曲藝精華。20歲出師后以演唱長篇木板大鼓見長。1898年,25歲的他在故鄉(xiāng)娶妻成家。1900年,家鄉(xiāng)兵荒馬亂,他被迫到北平城區(qū)賣藝,在馬路地攤、鄉(xiāng)村廟會和小劇場演唱。

       白云鵬毅然改行,拜著名京韻大鼓藝人劉寶全為師,刻苦學習鉆研京韻大鼓。他聘請彈弦?guī)煾担瑥摹都t樓夢》唱段改起,逐字、逐句、逐段、逐個曲牌地對唱腔反復練習。同時,他結合北平及周邊地區(qū)的風俗與愛好,深入了解喜聞樂見的京腔口語,對京韻大鼓原唱法重新構思,采用邊唱邊改、邊改邊記,原曲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方法。經(jīng)過不懈努力,創(chuàng)新后的京韻大鼓嗓音寬厚蒼勁、咬字清、放音輕、韻味醇,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內(nèi)心感情變化,采用說唱結合等多種獨特藝術風格自創(chuàng)一派。白云鵬的唱腔對字音處理講究,注意聲音高低配合、字音強弱變化和口氣輕重設置,善于演唱大段的排比句,深受廣大聽眾好評,在京城名聲大振,成為名副其實的京韻大鼓白派創(chuàng)始人。

       20世紀30年代,他與劉寶全、張小軒齊名,被譽為“鼓界三杰”,有《黛玉焚稿》《探晴雯》等代表作,遺留唱片10多種。

       白派京韻大鼓的藝術特色是白云鵬多年演唱實踐和結合自身嗓音條件創(chuàng)造的。其特點是依字行腔、運用和緩、低回的唱法。與劉寶全、張小軒不同,他在演唱過程中嗓音雖低,但聽起來圓潤渾厚,吐字清晰有韻味。

       劉化田表示,白云鵬一生不但給后人留下了大批優(yōu)秀作品,也為京韻大鼓培養(yǎng)了一批傳承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白云鵬迎來了新的藝術曙光。1950年,他參加了全國曲藝工作者代表大會,并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1951年,白云鵬退休后,被中國戲曲研究院聘為顧問和藝術指導,同時被北京藝培學校聘為特級教師。1952年,79歲的白云鵬因食道癌在北京病逝,梅蘭芳、尚小云等眾多藝術名家前往吊唁。

       駱玉笙:京韻鼓王的華麗蛻變

       駱玉笙,1914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她命運坎坷,未滿周歲被賣給駱家做養(yǎng)女。養(yǎng)父駱彩武以變戲法、唱雙簧等賣藝為生,駱玉笙從小受家庭影響學習鼓詞等。

       劉化田帶領大家回顧了那段歷史。幼年時,駱玉笙因學藝受養(yǎng)父母嚴格管教。9歲正式拜師學京劇老生,后因個子矮小改行。1931年,養(yǎng)父被誣陷入獄后離世,駱玉笙和養(yǎng)母生活艱難,她自學京韻大鼓并取藝名“小彩舞”。1934年,駱玉笙拜韓永祿為師,系統(tǒng)學習京韻大鼓藝術,演唱水平大幅提高。她毅然離開養(yǎng)母,與師傅到天津發(fā)展,在曲藝界一炮打響,逐漸形成“駱派”藝術。1935年,駱玉笙有過一段短暫而不幸的婚姻,并育有一子駱嘉平。

       1939年,駱玉笙應邀前往北平發(fā)展。她演唱的《戰(zhàn)長沙》等傳統(tǒng)唱段深受歡迎。在《大西廂》中,她把紅娘的形象演繹得迷人、甜美,風趣幽默;在《白帝城》中,通過哭腔技巧把劉備的悲憤之情描繪得深刻動人。

       1949年,駱玉笙的京韻大鼓藝術生涯迎來了新生。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曲藝工作,駱玉笙深刻認識到曲藝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先后創(chuàng)作出《獨膽英雄呂松三》等一批優(yōu)秀新作品。1953年,她兩次參加赴朝慰問團,為志愿軍官兵演出京韻大鼓《英雄黃繼光》等唱段,深受廣大指戰(zhàn)員歡迎,回國后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1954年,駱玉笙與趙魁英喜結良緣。趙魁英從小失去雙親,考入延安公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她擔任天津市文化局戲劇科科長、天津曲藝團團長等職務。

       1983年,趙英魁因病去世。她帶著喪夫之痛參與電影《北京故事》的拍攝,演唱了《四世同堂》主題歌《重整江山待后生》,并榮獲中國首屆電視劇優(yōu)秀金獎。之后,她聯(lián)合弟子舉辦專場駱派京韻大鼓演唱會。1992年,愛子駱嘉平因突發(fā)心肌梗死離世,駱玉笙老人忍受著巨大悲痛,沒有延誤原定在鄭州舉辦的全國小品大賽。

       1998年12月,有關單位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辦慶祝駱玉笙舞臺生涯80周年紀念大會,她登臺演唱。1999年,85歲的她應邀參加天津衛(wèi)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獻上力作京韻大鼓《青松不老》。晚年的駱玉笙不僅活躍在演出舞臺,還培養(yǎng)了劉春愛、陸依琴等一大批優(yōu)秀傳承人。

       2002年5月5日,駱玉笙因呼吸系統(tǒng)衰竭在天津去世。“她坎坷的一生,給后人留下了大批優(yōu)秀的經(jīng)典作品,書寫了一代藝人不平凡的傳奇。她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那蒼涼、深沉、渾厚的嗓音和動人的旋律,將永遠回蕩在歲月的長河中。”劉化田表示。

       王香桂:西河大鼓藝術的耀眼明珠

       在曲藝歷史長河中,王香桂的故事如同一顆璀璨明珠,令人感慨萬千。

       劉化田介紹,王香桂出生于清末民初永定河故道泛區(qū)的東安(安次)區(qū)西張務村,盡管水災頻繁、百姓生活艱難,民間曲藝仍在此傳承發(fā)展。她自幼聰慧,8歲隨父學西河大鼓,10歲登臺,12歲便能獨自演唱傳統(tǒng)唱段,以清脆高亢的嗓音、精準的吐字、渾厚的韻味和突出的人物表情,加之甜美長相,獲“白丫頭”美譽。

       20世紀20年代末,王香桂一家到天津闖蕩,從街頭巷尾賣藝逐步進入茶樓和劇場。1932年,經(jīng)西河大鼓程派傳承人程福田介紹,16歲的王香桂嫁給單家二公子單永魁。1935年,王香桂懷孕時堅持演出,在演唱《楊家將》時臨產(chǎn),觀眾送其就醫(yī)并捐款,當晚誕下后來的著名評書演員單田芳。

       此后,王香桂與單永魁攜子輾轉東北三省,以獨特嗓音和演唱技法成名,有“鼓槌一響、黃金萬兩”之說。單田芳也在父母熏陶下奠定曲藝基礎。日軍侵占東北后,夫妻抵制為日軍和偽漢奸演出,雖受排擠仍堅持傳統(tǒng)曲藝。

       1950年,她應邀在國際勞動節(jié)演唱《無敵三勇士》,轟動東三省。1951年,她捐黃金首飾并參加赴朝慰問團。此后在各類曲藝活動中屢獲大獎,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丈夫單永魁因結識國民黨特務被捕,被判刑6年,小女兒病死,王香桂在重壓下與單永魁離婚,離開沈陽開拓曲藝事業(yè)。

       劉化田感慨地說:“1976年1月8日,60歲的王香桂病逝。她的傳奇人生是那個時代曲藝人生的縮影,其藝術成就與命運起伏將被永遠銘記。”

----------------------------------
主管單位:中共安次區(qū)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安次區(qū)文明辦 版權所有:安次區(qū)文明辦
郵箱:anciquwenmingban@163.com 電話:0316-2389205 地址: 廊坊市廣陽區(qū)金光道2號
冀ICP備19000065號 聯(lián)網(wǎng)備案號:13100202000673

冀公網(wǎng)安備 1310020200067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