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來,安次區第三屆道德模范,安次區銀河南路街道開源里社區居民,他十六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尿毒癥的妻子,帶妻子治療,半夜為妻子喂藥,平時照顧妻子日常起居。
2004年妻子不幸患上尿毒癥,去了很多家醫院。本是平平淡淡的三口之家,在這16年的透析、吃藥中,在一沓一沓的檢查結果面前,掏空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底兒。王春來兒子為減輕家里的負擔,到外地打工,常年不在家,照顧家庭的重擔就落在王春來一個人身上,但他照顧妻子無怨無悔、無微不至。
王春來母親年邁,身體不好,他為了照顧80多歲的老母親一直沒有外出工作,在生活中給母親多方照顧,擦腰洗腳送醫院診治。王春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的真諦。
王春來曾經長時間在安次區銀河南街道開源里社區慶云里小區做志愿者,每次活動前都會做好抬桌子、搬椅子、組織居民等工作。慶云里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房屋老舊,居民問題較多,王春來每次都會本著耐心溝通,仔細講解來幫助鄰里街坊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廊坊疫情發生以來,他主動參加慶云里小區疫情防控工作,日夜看守,每次的全員核酸檢測他都幫著維持秩序、測量體溫、發放核酸貼紙等。
這些年,王春來家里的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他一直保持對生活樂觀的心態,他始終堅信,雖然家很清苦,但是有愛就很富有,雖然家有病痛,有情就很溫暖,有黨就很踏實。經典國學《弟子規》中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今天,在越來越文明的社會里,這樣的好人就是我們民族傳統美德的杰出代表!